主页 > 新闻 >

“去中药铺抓酸梅汤”,这届年轻人的养生游戏

时间:2023-09-15 17:45

来源:天下新闻作者:admin点击: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玫瑰茄、桑葚、乌梅、陈皮、甘草、山楂 …… 这不是《本草纲目》中的说唱新桥段,而是在网络短视频平台火爆的古法酸梅汤。

(网友分享中药房抓酸梅汤视频)

近日,在美酒加咖啡的狂热中,一种独特的奶茶代餐成为了青年人的新选择。一大批年轻人涌入中药铺子,寻医问药,只为得到几副集美味与健康为一体的古法酸梅汤。

一时间," 去中药铺抓酸梅汤 " 成为了佛系养生界的新顶流。一双双好奇的眼睛,试图从古朴的百子柜里、轻巧的戥秤上、茄红色的汤液中,窥探出健康与快乐并行的秘密。

(酸梅汤热潮 @冰粉不加小料)

在青年人的视角下,去中药铺子抓酸梅汤无疑是一个好选择:无论是生津液、止烦渴、解暑热的药用价值;还是现抓现熬,风味独特的质量保障;亦或是价格低廉还能刷医保的经济诱惑,都对向往朋克养生的年轻人们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然而,为了一个方剂、一杯药饮奔向中药铺的年轻人们,抱有的并不只是对 " 养生 " 本身的执着。

无痛养生,从酸梅汤加冰开始

从对古法酸梅汤的热情中,年轻人对养生的热爱可见一斑。但是,他们所热爱的养生,似乎与传统意义上对健康的保养仍有着微妙的区别。

在网友们大量关注的药膳坊相关视频中,用药材代替奶茶配料," 喝奶茶的最后一点罪恶感 " 由此消失。在 " 去中药铺抓酸梅汤 " 的相关视频中,用 ins 风冰杯缀以桂花代替中药袋," 加冰更好喝 " 被大多数古法酸梅汤的体验者提及。

(网友评论)

茯苓枸杞加入奶茶,在摄入糖分和热量的同时,仍然不能忘记照顾好脾胃、滋养好肝肾;酸梅汤中加入冰块,在服用药饮之际,也不能落下了唇齿与冰饮碰撞的享受。

低成本,低消耗,养生与满足口腹之欲同步进行,似乎构成了年轻人追捧的养生方式的主旋律。无痛养生,也从一杯药饮加冰开始,逐步蔓延到整个赛博空间。

有的网友开始关注神奇的象术疗法,通过念数字缓解自己的病症。应对治疗胃疼、失眠、以及减肥等诉求,网友们大量收藏着一串又一串神奇的数字,在 " 天灵灵地灵灵 " 的祈祷之外,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网友总结念数字治疗)

还有网友更进一步,展开了在音律领域的养生实践。听五音,养五脏,将传统的音疗技艺接入赛博养生大法。从收藏歌单到规划听歌日程,从清肝明目到健脾和胃," 喝电子中药,享赛博人生 " 成为了不少网友的日常。

(网友总结音乐养生歌单)

从日常生活到赛博空间,年轻人一边热衷养生,一边又无法真正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健康生活之中。诚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的一日三餐已经可以成为一种精致生活的代名词,定期运动、理疗身体的日程也是大多人艳羡的生活日常。然而,尽管真正的养生算得上是一种 " 奢侈 ",但健康生活仍然是每一个心中无法割舍的愿望。

"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和于术数,不妄劳作。" 比起真正的养生之道,对于古法酸梅汤、各式疗法的热忱更像是一次短暂的心理代偿。人们用一杯酸梅汤拉近愿望与现实的距离,用看似虚无缥缈,但实则切实可行的方法建立对自己的健康生活的掌控感。

躺在收藏夹中的各式汤剂、截图进相册的养生音律表,这些人们凭借 " 信则有 " 的信念不断传播的养生方法,恰中药铺中熬制的古法酸梅汤,提供了能够快速习得、快速实践的养生方式,成为了人们另辟蹊径、获得满足的 " 良药 "。

食养大法,血脉觉醒与文化寻根?

纵观网络流行的养生大法,中医养生方法似乎更容易得到年轻人无条件的信任。

晨起来一段八段锦,即便身处 " 陋室 ",也仿若置身山林间,一呼一吸之中,感受人与天地合一的魅力。在网络平台,不少练习者分享他们的教学课程,获得了极高的关注量。长头发、助睡眠、治痛经 …… 当越来越多现代高发病的治疗被赋予这门传统健身功法,仿佛是青年人们重新与这位历时 800 年演进的老者相遇。

(八段锦教学视频)

晚间一杯药膳羹,即便身在水泥森林中,也似乎回归田园,一羹一筷里,享受中医食养的独特风味。在网友们的不断自发分享下,柳州中医院药膳坊等中医药膳餐厅走红 - 网络。人们用年轻化的方式为中医食养 " 做数据 "" 刷流量 ", 表达对 " 药食同源 " 理念的赞叹。

(网友评论)

这种对中医养生传统的深度认同被戏称为中国年轻人的 " 血脉觉醒 ",人们用 " 觉醒 " 一词将文化传统与每个人深刻地链接在一起,仿佛一切的都是 " 自然而成 "。

这一方面凝结了中医不断创新的努力,反映了应对现代人的健康危机时,传统养生文化展现出的生机。

传统医学拥抱现代科技," 互联网 +" 的养生理念传播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触及更多的用户,也将用户的诉求源源不断地反馈给医者,鼓励他们产出更多有趣有料的内容,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养生理念的学习者、实践者。

另一方面,年轻人养生的 " 血脉觉醒 " 也从一种文化的视角,展现出年轻人们对文化寻根的渴望。

从 " 栓 Q" 到 " 尊嘟假嘟 ",再到当下火遍外网的 " 我姓石 " ,似乎没有什么词汇能够在人们的视野中停留太久,每每说起以往的流行热梗,都不由得让人感慨 " 今夕是何年 "。

从 " 多巴胺穿搭 " 到 " 梅拉德穿搭 ",从星座运势到 mbti,对于审美甚至人格解析的流行风向不断转变,有时也会将围观者留在风中凌乱。

"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当下的网络环境中,这样的诗词似乎可以有新的注解。

诚如牟宗三在讲演集《中国文化的省察》所提到的:" 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命大体说来都与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脱了节,没有感应。"在中药铺抓酸梅汤的尝试中,能够跟随互联网走入寻常百姓家的中医药文化则成为了一种历史文化的回声。

相较之下,千百年沉淀的智慧,一个坚实的抓手,一种融入精神根系的文化传统,则显得格外可贵。它引导着人们在花花世界中找到自己文明的脉搏,获取对于自身身份的认知。在 E 型人和 I 型人之外,似乎还有另外一种定义 " 我们 " 的方式。

养生游戏,何以为赢?

一种养生的实践、一种与传统文化的相遇,这些话题说来严肃,却在 " 中药铺抓酸梅汤 " 现象中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幽默感。

在网友们的视频中,许多人将这样一次 " 寻医问药 " 的经历演绎成为一种探险:怯生生地站在药柜外,提出自己的需求并为低廉的价格而震撼,惊奇地看着药斗中取出的各色药材,偷吃一颗乌梅,并在诉求被满足时像孩童一般向观众炫耀。

尽管,针对年轻人们的 " 抓药 " 之旅,不少博主发声提醒,要充分注意药材的选取、适用人群、饮用方法。他们希望网友们根据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谨慎服用药饮药膳,遵从医嘱,减少跟风,但这些努力仍然没有浇灭年轻人们跃跃欲试的心情。

类似的,面对网络中流行的各式养生大法,网友的态度多是好奇与窥探,有人将评论区变成了许愿池、聊天室,人们凭借着共同的愿望和相似的幽默感走到一起,将一键收藏作为精神养生的胜利。

(网友调侃)

诚然,年轻人追逐养生本身体现了对于健康的忧虑,带有一种功利性的渴望。但在理性的力量之外," 玩得开心 " 似乎也是年轻人养生中不可忽视的关键词。

在跟风抓药、跟风 " 赛博养生 " 的过程中,年轻人们仿佛在进行一场跳脱出自己本身角色的 " 养生游戏 "。

没有工作的束缚,没有身份的拘束,在健康这个宏大的命题之前,人人都是 " 病友 "。调侃、嬉笑、耍花招,他们有意识地将 " 养生 " 本身脱离平常的生活,剥离了 " 养生 " 的严肃色彩,通过花式养生凸显自己的个性。

不论是 " 中药铺抓酸梅汤 " 的无痛养生、还是听音乐净化五脏的赛博养生新方式,年轻人们在 " 养生 " 这一片古老而严肃的土地上重新建构着自己对于健康生活的想象,尽管实效可能并不显著,但却能够收获十足的快乐。

在席勒看来,人人都有游戏的本性。人们在游戏中建立起对于世界的体察,也获得对于自己的认知。生活、工作的日常是一种组织中的理性游戏,人人陷入其中,无法抽身。在这之外,一种感性的力量驱使人们卸下枷锁、通过游戏大胆地表达对束缚的反抗、对陈规的不满,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组织,确认自身存在的方式。

" 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 "。

我们期待百子柜里的秘密被阐释、被传承;也期待在下一个暑季,用满杯的古法酸梅汤为佐,庆贺这一场 " 养生游戏 " 的胜利,用个性化的视角解读自我,迎接真正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 -->
热门文章 更多>>